搜狐体育直播

图片
欢迎来到搜狐体育直播官网
当前位置:
>
访问量:
核能科普知识
大亚湾核电站为何入选教科书
时间:2014年02月19日 来源:深圳新闻网 点击量: 分享:
    20年前的2月1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成为我国内地首个投产的百万千瓦级商业核电站。肩负着我国“核电起步”历史重任的大亚湾核电站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奠定了我国核电发展今日的基础与格局。

    一说起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许多人都会加一句说明—教科书上有讲过。是的,绝大部分人对大亚湾核电站的了解都是从课本而来的,可以说,大亚湾核电站已经深深印入了许多人的脑海中。

    核电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

    就像现在人们都喜欢谈论歼-20、嫦娥三号和高铁一样,20多年前,核电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在那个年代,这个梦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核电站”与“两弹一艇”形成的巨大反差—1964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发射了第一颗氢弹;1971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按照欧美国家和前苏联的节奏,一般研究出原子弹几年后就可以设计出核电站,但中国的这一步却迈了将近30年,直到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1994年4月商运),我们才搞出了核电站,比西方足足晚了几十年。而且,中国内地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只有30万千瓦,和国外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比起来,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大亚湾核电站在教科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应该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待。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应该从1978年开始说起。当时中央决定引进法国的技术,在中国建设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最开始的选址是苏南(今江苏省江阴市),而由于种种原因,苏南核电站没有成为现实,反而是敢为风气之先的广东异常积极,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将核电站的建设最终敲定在了大亚湾。

    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的核电站建设,是改革开放中一个标志性工程,或者可以称为破除思想桎梏、打开国门实行开放的里程碑。

    大亚湾核电站在改革开放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也是源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中国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这个项目成功与否,是检验中国是否能真正对外开放、能够与世界融合的试金石。大亚湾核电站总投资40.72亿美元,而在当时中国全国的外汇储备仅区区1.67亿美元。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大亚湾核电站改变了大型基建项目坐等国家投资状况,从中国银行贷款3亿美元,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出资1亿美元)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国家提供担保的前提下,通过设备出口国政府出口信贷和商业贷款募集了剩余所需的90%资金,并用核电站建成后的发电收入偿还贷款。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从来就不是刚刚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自己的事儿—大亚湾核电站一开始的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王全国(当时有省委第一书记的设置),谈判时的协调小组组长经国务院批准,为时任水电部第一副部长的李鹏,而主持核电站指挥部工作的则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一直受到小平的关怀,在与香港中华电力签约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后,小平亲自会见了中华电力的董事长嘉道理勋爵,并相约核电站投产后,两位老人一起去看;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引发的香港百万人反核风波中,小平一锤定音,核电站还要搞。

    1984年,小平亲自发出指示:“深圳要办好两件事,一是建设核电站,二是办好深圳大学,深圳核电站的同志要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好!”这样的定位,无疑将大亚湾核电站看成了深圳经济特区能否办成功的衡量标志之一。

    中国“核电摇篮”实至名归

    大亚湾核电站之所以能载入教科书,与其本身的成就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中,摒弃了传统的“大会战”模式,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推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安全文化……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都是第一次,也是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与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模式的重大碰撞。所以,外界的眼光都盯着大亚湾。

    大亚湾还常常被人冠以“中国核电发展的摇篮”之称,被誉为核电人才培养的摇篮、技术发展的摇篮、国产化的摇篮。作为中广核人,这还是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伊始,中广核派出100多名员工到法国学习核电技术,这批人被称为“黄金人”,目前基本上都已经跻身中广核的高管之列,譬如董事长贺禹、总经理张善明、副总经理郑东山,等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带回了核电站的运行经验、维修经验、管理经验,以及核安全文化,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运营奠定了牢固基础。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亚湾核电站为中国核电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摇篮”之称实至名归。

    运行业绩达世界一流水准

    从技术上来看,从大亚湾核电站的M310技术路线引入开始,中广核步步为营,相继开发出了具有自主品牌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以岭澳核电站二期为代表)及其升级版CPR1000+(阳江3、4号机组)、满足三代标准的核电技术路线ACPR1000(阳江5、6号机组),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ACPR1000+、华龙一号,并实现了核电站安全级DCS、主管道自动焊等许多重大的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成为中国核电行业重要的创新中心。在这条技术升级道路上,大亚湾扮演着起点、基石的角色。

    大亚湾所走过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创新”之路已经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核电发展之路。也正是沿着这条路的不断探索,为中国核电的国产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2004年至今,中国核电国产化率大幅度提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一条较为完整、颇具实力的核电发展产业链已经在中国铸就,并为中国核电的积极稳妥发展和国际化夯实了信心。

    走过20年的大亚湾核电站,如今安全运行业绩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1号机组安全运行天数超过4000天,连续12年的安全运行业绩位居全世界同类型机组首位。常常听前辈们说,在国外核电业界,只要说起“Daya Bay”,老外没有不知道的。个人感觉,大亚湾核电站20年的安全运行业绩和世界影响力,对中国后续核电机组的批量化建设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入选教科书应该说是当之无愧。

    正如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去年到中广核调研时所说:“大亚湾核电站作为我国内地最早建成的大型商业运行核电站,为我国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