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直播

图片
欢迎来到搜狐体育直播官网
当前位置:
>
访问量:
行业动态
书写“核链”新篇:中广核工程核电装备产业链创新发展之路
时间:2025年11月12日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点击量: 分享:

从曾经99%的设备原材料依靠进口,到今天的“华龙一号”机组具备整机100%国产化能力,回首来时路,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华龙项目高质量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中广核工程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谋划打造核电装备产业链“链长”,带动上下游5400余家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关键设备自主可控,书写华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从“信息孤岛”到“零时差协同”

数字基建润滑产业链纽带

2025年8月4日,中广核工程设备采购与成套中心主导的中广核数字供应链(WE-LINK)系统与产业链数字化标杆示范区供应商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的不符合项(NCR)系统成功实现无缝对接,核电行业首次实现产业链级质量数据直通。哈电重装工作人员在本公司系统录入数据后,一次点击,数据立即传送至WE-LINK,同步启动审核、批准处理流程。系统自动识别报送数据,有效避免漏报、迟报;厂家也可实时查询NCR审批状态、处理意见,流程透明可控,解决了制造类NCR传统人工需“两次录入”的问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能与管理精度实现“双提升”,跨公司协作响应周期实现“日级”到“小时级”的压缩。

1762911559496844.png

▲“两通一智”数字供应链建设规划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产业链的全天候在线协同成为可能,为提升核电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提供了全新动能。中广核工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向产业延伸新路径,以设计数据为源头,以实现“两通一智”为目标,全力打造数字供应链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业务流程在线协同,促进业务互通、数据共享。目前,已陆续建成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文件管理、进度管理等功能模块,并联合东方汽轮机、上海一机床、哈电重装、东方重机和苏州纽威等首批5家企业,试点开发业务贯通流程,共同打造“数字供应链标杆示范区”。

目前,已有3665个供应商用户账户完成注册。这一在线协同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核电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也为供应商及相关方提供了更加开放、透明的合作环境,树立起核电装备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从“单点减排”到“全链降碳”

绿色创新激活产业链生态

2024年4月13日,机械手臂精准地操控焊枪送入陆丰5号机组第三台蒸汽发生器管板管孔,并顺利开始起弧焊接,全球首台核电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焊接机器人正式投入工程化应用,实现智能化制造重要技术突破。

1762911574638690.jpg

▲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焊接机器人在陆丰项目蒸汽发生器制造中成功应用

与传统手持式焊枪焊接不同,焊接机器人的投用可以减少管子管板接头焊接中的人因影响因素,解决传统焊接“接头数量多、焊接工作量大、关键资源占用时间长”的痛点,大幅提升焊缝质量,且机器人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只需工人在旁进行监督,可有效改善作业环境,提升操作效率。

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焊接机器人,是中广核工程携手设备产业链开展绿色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成果之一。中广核工程高度重视绿色产业链建设,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提升设备生产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深入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实施绿色采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招标采购、装备制造、包装运输、设备维护全过程,促进供应商使用先进工艺和生产设备,采取绿色环保措施,推进“全链降碳”。

1762911618183360.jpg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制造基地

以产业链“链长”建设为契机,中广核工程引领产业链上下游5400家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致力解决“真”问题,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核电设备产业链不断发展,形成了以一重、二重和上重为龙头的大型铸锻件和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基地,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为龙头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上海阿波罗、重庆水泵、中核苏阀、江苏神通为代表的核级泵阀制造基地,以中广核数科为代表的核级仪控系统设备制造基地。通过系统构建,一大批数字化、绿色化成果落地,为核能产业链升级注入不竭“绿色动力”,有力保障核电机组高端稳定、低碳高效运行。

从“硬骨头”到“硬实力”

自主创新筑牢产业链安全防线

2023年9月,上海临港,沪东重机厂房内柴油机组轰鸣声震耳欲聋,技术负责人叶鑫紧盯示波器上抽搐的波形,“机械调速器与电子调速器参数不匹配!”此时试验台温度高达42℃,噪音达110分贝,团队迅速开启“地毯式侦查”,逐项排查密密麻麻的参数,直到转速曲线最终从躁动的锯齿波蜕变为优雅的收敛线。

这个正在被攻关的设备便是被称为我国核电重大设备国内研发“硬骨头”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是核电站应急供电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保障核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二十年前的整机国外进口,到后来国外专利授权制造,国内一直没有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机型。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打破“花大价钱还要受气”的局面,中广核工程于2022年牵头联合沪东重机有限公司成立“核柴一号”研发联合党员攻坚队,承担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光荣使命。首次作战会上,他们立下“军令状”——三年内完成“华龙一号”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研发。

1762911656399302.jpg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

2024年12月16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多项核心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能力。三载磨砺,中广核工程整合数十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优势资源,突破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性能设计、温度场模拟、机器铸造加工等关键技术,形成26项技术专利。“核柴一号”具备启动快速可靠、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2000小时、平均修复时间小于10小时、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

如今,“核柴一号”已成为行业标杆,将陆续用于福建宁德、广东太平岭、山东招远等新建核电项目,对保障我国核电工程建设和安全运维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核电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核心装备自主可控,中广核工程已累计完成核电汽轮机抽汽止回阀、核电汽轮机抗燃油泵等攻关专项任务104项、应用275次,“华龙一号”新建核电机组装备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